> 新闻动态 > 气象算力自主攻坚:海光方案破局性能功耗瓶颈

气象算力自主攻坚:海光方案破局性能功耗瓶颈

发布时间 :2025年08月19日

随着全球极端天气频发、防灾减灾需求提升以及气象服务精细化要求不断提高,数值天气预报(NWP)正朝着更高精度、更快时效、更复杂模型的方向快速发展。实现这一演进的核心驱动力在于算力的跨越式提升。作为国产计算的重要力量,海光处理器凭借高并行、高精度、高能效的特性,正成为推动NWP性能突破的关键引擎。


640 (1).jpeg


国家气象战略:打造自主算力新基石


《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(2022—2035年)》明确提出:到2025年,全球数值天气预报分辨率达10公里以内,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量超过45分钟。到2035年,我国将建成“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”,实现“分钟级短临预报”和“公里级气候预测”。鉴于气象预报涉及国家安全,相关算力的自主可控成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关键保障之一。


破局双墙困境:多维优化驱动模式性能跃升


当前,NWP业务在追求更高时效性和更大计算规模的过程中,面临着“性能墙”与“功耗墙”的双重挑战。由于业务模式相对成熟,常规优化手段提升空间有限。海光处理器提供的高性能优化方案,通过在多核调度、数据亲和性管理、访存效率及指令集支持等关键层面进行深度调优,在多方面取得显著突破。


微信图片_2025-08-19_092842_096.png


任务分配更灵活:计算区域(如经纬度网格)会根据核心数量动态拆分,空闲核心自动“接管”繁忙核心的任务,实现负载均衡;计算与通信还能“同步进行”——处理当前数据时提前准备下一轮边界数据,减少等待延迟。


数据使用更高效:结合气象数据空间连续性特点,系统通过NUMA架构将常用数据预加载到离核心更近的内存位置,并让核心专注处理连续区域,减少缓存调用延迟,提升访问效率。


关键步骤再提速:针对高频函数memmove,科研人员替换为AVX2指令集加速,这一改进对动力计算、辐射参数化、边界层处理等模块均有效,整体性能显著提升。


目前,该方案已在湖北、北京等地的气象业务部门成功应用。实践验证,区域预报模式完成36小时预报的时间由51分钟缩短至47分钟,所需计算节点数量从180多台减少至140多台,综合性能提升达20%,有效缩短了计算时间并优化了机房空间占用。


在气象预报从“经验驱动”迈向“数据驱动”的时代,算力性能直接决定预报的时效性。海光处理器凭借高并行、高精度、高能效的算力优势,正助力气象预报实现“算得更快、报得更准、管得更细”的目标,为支撑国家防灾减灾、碳中和等重大战略构筑坚实的技术底座。